牙肉腫痛、流牙血?可能係牙齦炎前兆,4招改善口腔健康
M
MySuperCheck
牙肉腫痛、流牙血可能是牙齦炎徵兆。了解牙肉腫痛成因、常見症狀與預防治療方法,及早改善口腔健康,避免惡化成牙周病。
牙肉腫痛、牙齦發炎、刷牙流牙血係好多成年人常見嘅煩惱。唔少人以為係「熱氣」或夜訓惹禍,但其實好可能係牙周病嘅早期警號。如果冇及早處理,仲有機會惡化成嚴重牙周炎,甚至導致牙齒鬆脫。
常見迷思:熱氣?刷太大力?
香港人習慣將牙肉腫痛歸咎於熱氣,飲涼茶就當補救。但其實大多數情況都係因為牙菌膜積聚,導致牙齦發炎。睡眠不足、抵抗力差亦可能令情況加劇。
另一個誤解係「刷牙刷到流牙血,就要輕手啲或者避開出血位」,其實咁樣反而令牙菌膜積聚更嚴重。正確做法係溫柔但徹底清潔出血位置。
牙肉腫痛原因
牙肉腫痛最常見原因係口腔清潔唔足,令牙菌膜(Plaque)堆積喺牙齒同牙肉交界,引致牙齦炎。以下係常見高風險因素:
- 吸煙/咀嚼煙草
- 糖尿病
- 某啲藥物(避孕藥、類固醇、化療藥等)
- 牙齒唔整齊、矯齒器唔合適
- 賀爾蒙轉變(例如懷孕)
- 遺傳因素
- 免疫系統較弱(例如愛滋病患者)
牙肉腫痛症狀
早期牙齦炎症狀未必明顯,但若果出現以下情況,就要小心:
- 刷牙時流牙血
- 牙肉紅腫、痛楚
- 口臭
- 牙齒敏感/咬嘢痛
- 牙肉退縮
- 牙齒鬆動
- 有膿腫或牙槽骨萎縮現象
一旦發現以上症狀,建議盡快約見牙醫做檢查。
4大方法預防同改善牙肉腫痛
- 改善刷牙習慣 - 每日早晚刷牙,配合牙線或牙縫刷,清除牙菌膜。 - 選用含氟牙膏或護齦配方牙膏,加強抗菌。
- 期洗牙及檢查 - 最少每半年洗牙一次,有助早期發現牙周病。 - 如情況嚴重,牙醫可能建議進行牙根刮治或牙周手術。
- 戒煙控糖 - 吸煙會降低牙肉對抗感染嘅能力。 - 糖尿病患者更加要控制血糖,以減低牙周病風險。
- 舒緩輕微牙肉痛 - 可用暖鹽水漱口 - 換用軟毛牙刷 - 必要時服用止痛藥(如撲熱息痛) - 使用含過氧化氫嘅漱口水,有助舒緩不適
咩時候要搵牙醫?
如果牙肉腫痛持續超過幾日、反覆發作,或者懷疑有潰瘍、痱滋,千祈唔好拖延,應儘快求診,避免情況惡化成中重度牙周病,甚至牙齒鬆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