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:成因、症狀、診斷與治療方法
M
MySuperCheck
都市人經常失眠?了解急性與慢性失眠的成因、症狀、診斷與治療方法,改善睡眠質素,找回專注與健康。
眼光光,等天光?都市人常見的睡眠困擾
失眠是一種常見但被忽視的都市問題,泛指入睡困難、半夜易醒、早醒或睡眠中斷,導致整體睡眠質素下降。無論是短暫性還是長期失眠,都會嚴重影響日間的認知功能、情緒穩定、生理健康與工作效率。
失眠並非單一原因導致,而是多種生理與心理因素交織的結果。本文將為你逐一拆解失眠的成因、常見症狀、診斷方式以及常見治療方法,助你找回健康睡眠。
常見成因:原發性 vs 繼發性失眠
失眠可按來源分為兩大類:
🔹 原發性失眠:沒有明顯的身體或精神疾病,常與生活壓力、環境因素或作息混亂有關。
🔹 繼發性失眠:由其他身心問題引起,如慢性疼痛、焦慮症、抑鬱症、哮喘等。
此外,失眠又可依照持續時間分為:
- 急性失眠(短期):持續少於三個月,常與臨時性壓力或環境改變有關。
- 慢性失眠(長期):每週至少三晚,持續三個月以上,常見於長期焦慮、心理疾病或生活不規律人士。
急性失眠的常見原因
- 生活壓力(如搬屋、考試、轉職等)
- 情緒困擾或突發事件
- 睡眠環境不佳(光線、噪音、溫度)
- 時差或輪班工作引致生理時鐘混亂
- 某些藥物(如抗高血壓藥、刺激性藥物)
慢性失眠的常見原因
- 抑鬱症或焦慮症
- 長期壓力或精神緊張
- 長期疼痛(如關節炎、頭痛)
- 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睡眠障礙
失眠的常見症狀
不少人將睡不著視為「小問題」,但長期失眠會引起以下一系列日間症狀,影響生活質素:
- 白天容易睏倦、提不起勁
- 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
- 情緒波動、煩躁、焦慮
- 頭痛或肌肉緊張
- 對生活產生無力感
如何診斷失眠?
醫生會根據你的個人病史、睡眠習慣和日間精神狀況,進行綜合評估。常見的診斷步驟包括:
- 睡眠日記(記錄每晚入睡時間、醒來次數、日間精神狀況)
- 體格檢查與問診
- 家居睡眠測試或多項睡眠功能檢查(針對懷疑睡眠呼吸中止症者)
治療與改善方法
急性失眠
通常不需要用藥,改善睡眠習慣已足夠,包括:
- 固定作息時間
-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
- 創造安靜、舒適的睡眠環境
若失眠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醫生可能會開立短期安眠藥作輔助。
慢性失眠
需針對根本原因處理,例如:
- 抑鬱症、焦慮症治療
- 行為治療(例如認知行為治療 CBT-I,已被證實為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)
- 放鬆訓練、冥想、呼吸練習
結語:改善睡眠,從了解開始
失眠並非單靠「早睡早起」就能解決的問題。透過及早識別成因與接受適當治療,不僅能提升睡眠質素,更可改善整體身心健康。若你正面對長期失眠困擾,不妨諮詢醫生或睡眠專科,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