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腳症狀與治療:成因、診斷及預防方法

M

MySuperCheck

分享:

香港腳(足癬)是常見的黴菌感染,症狀包括腳趾縫脫皮、痕癢、水泡及腳臭。本文詳細介紹香港腳的成因、症狀、診斷與治療方法,並提供日常預防與護理建議,助你保持雙腳健康。


黴菌作怪導致香港腳:症狀、治療與預防

香港腳(醫學名稱:足癬)是一種由黴菌或念珠菌感染皮膚表層而引起的常見皮膚病。黴菌最喜歡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繁殖,因此腳趾縫、腳掌、腳跟等部位最容易受感染。

如病情不嚴重,多數患者只需使用非處方或處方抗真菌藥膏便可有效治療。但若感染嚴重或合併趾甲感染,則可能需要口服藥物。

成因

導致香港腳的主要原因有:

  • 黴菌(皮癬菌)或念珠菌感染
  • 腳汗過多,長期保持濕潤
  • 沖涼後沒有徹底抹乾雙腳
  • 穿不透氣或太緊的鞋襪
  • 長時間處於炎熱潮濕的環境

香港腳症狀

根據感染的類型與嚴重程度,香港腳的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脫皮:腳趾縫或腳掌皮膚脫落、蛻皮
  • 痕癢與腳臭:感染處紅腫痕癢,伴隨異味
  • 水泡:腳部長出小水泡,痕癢明顯
  • 糜爛:腳趾縫皮膚變白、剝落,露出紅色皮膚
  • 角化:腳掌皮膚增厚變硬,無明顯痛癢

診斷

大部分情況下,醫生可透過臨床檢查直接確診。如有需要,可取皮屑樣本,在顯微鏡下檢查病原菌。

治療方法

藥物治療:

  • 輕度患者可使用抗真菌藥膏(非處方或處方)。
  • 嚴重或伴隨趾甲感染者,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。

生活護理:

  • 保持雙腳乾爽,洗腳後徹底抹乾。
  • 使用止汗粉或爽身粉減少腳汗。
  • 穿透氣舒適的鞋襪,避免長時間穿密不透氣的鞋。
  • 患者避免赤腳在家中行走,以免傳染給其他家庭成員。

預防香港腳小貼士

  • 保持足部清潔乾爽
  • 定期更換鞋襪
  • 選擇吸濕排汗的襪子
  • 公共浴室、泳池避免赤腳行走
  • 若出現症狀應及早求醫,避免拖延加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