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(Insomnia)|成因、症狀、診斷及治療方法總覽
M
MySuperCheck
失眠係常見嘅睡眠障礙,會引致難以入睡、早醒、白天疲倦等徵狀。了解失眠嘅成因、診斷方式與藥物/行為治療方法,改善睡眠質素,提升生活品質。
失眠(Insomnia)係一種常見嘅睡眠障礙,患者通常難以入睡、易醒、早醒或感覺瞓極都唔夠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精神健康。根據臨床分類,失眠可以分為原發性失眠與繼發性失眠,亦可以再分為急性(短期)或慢性(長期)失眠。
失眠的類型及常見成因
✅ 原發性失眠
無明確身體或心理疾病因素引致,常與生活壓力、環境改變或作息混亂有關。
✅ 繼發性失眠
由其他身心問題引起,例如:
- 抑鬱症或焦慮症
- 哮喘、慢性疼痛、腸胃不適等生理疾病
- 服用某些藥物(如高血壓藥、抗過敏藥)
- 濫用咖啡因、酒精、尼古丁
按病程區分:
- 急性失眠:持續少於 3 個月,通常由突發壓力、情緒或時差引起
- 慢性失眠:每週出現 3 次或以上,持續超過 3 個月,常與長期壓力或心理疾病相關
常見失眠症狀
失眠唔單止係「瞓唔着」,佢嘅徵狀可以影響整體健康,包括:
- 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
- 夜間頻繁醒來、早醒後無法再入睡
- 白天精神恍惚、易倦、反應慢
- 情緒煩躁、焦慮或抑鬱
- 記憶力下降、專注力減弱
- 長期疲勞,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
失眠診斷方式
如懷疑自己患上失眠症,可諮詢醫生進行評估,包括:
- 詳細睡眠史記錄(如睡眠日誌)
- 生活習慣及壓力評估
- 了解是否有其他精神或生理疾病
- 必要時可安排多導睡眠檢查(Polysomnography)
失眠治療方案
🎯 急性失眠
通常毋須長期藥物治療,可透過改善睡眠衛生習慣(Sleep Hygiene)改善,例如:
- 保持固定作息
- 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
- 減少咖啡因、酒精及晚間進食
- 睡前做放鬆練習,如深呼吸或冥想
如情況嚴重,醫生或會處方短期安眠藥協助改善睡眠。
🎯 慢性失眠
若失眠持續超過三個月,可考慮以下治療:
- 行為治療:如認知行為治療(CBT-I)為首選,可有效改善負面思維與錯誤睡眠習慣
- 針對原發疾病治療:如同時患有焦慮或抑鬱症,需同步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
- 藥物治療:包括鎮靜劑、助眠藥,需醫生處方並密切監察使用時間與副作用
小貼士:增強睡眠質素的小方法
- 每日固定時間上床瞓覺及起床
- 瞓房環境保持安靜、昏暗、適當溫度
- 睡前避免過度思考,可寫日記放下煩惱
- 定期運動但避免臨睡前劇烈活動
- 如情況未改善,應及早求醫處理根本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