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最常見癌症之一:認識大腸癌6大早期症狀

M

MySuperCheck

Share:

大腸癌係香港頭號癌症之一。了解大腸癌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出血、便意改變、腹痛等,有助及早發現。本文亦介紹大腸癌篩查方法、診斷檢查及治療方案。


大腸癌係源自大腸黏膜細胞異常增生而成,常由良性瘜肉演變。香港每年新增過千宗個案,超過九成病人年齡在 50 歲或以上。早期大腸癌未必有明顯病徵,認清警號至關重要。

大腸癌常見成因

雖然未有明確致病因,但以下因素會增加風險:

  • 年齡超過50歲
  • 家族有大腸癌病史
  • 飲食高脂肪、低纖維,經常進食紅肉/加工肉
  • 缺乏運動、吸煙、飲酒
  • 曾有腸瘜肉或長期腸道炎症(例如潰瘍性結腸炎)
  • 二型糖尿病患者

大腸癌6大早期症狀

大腸癌初期可能無病徵,但部分患者會出現以下情況:

  1. 大便帶血(鮮紅或黑便)或分泌黏液
  2. 大便習慣改變(例如經常便秘、腹瀉、便意未盡)
  3. 大便變幼
  4. 腹部不適或脹痛
  5. 無明顯原因體重下降
  6. 長期疲倦或虛弱感

以上症狀唔等如一定患癌,但出現兩週以上應儘早求醫檢查。

大腸癌診斷與篩查

建議所有50歲或以上人士進行定期腸癌篩查。常見檢查方法包括:

  • 大便隱血測試(FOBT)
  • 大腸鏡檢查(最有效方法,可即場切除瘜肉)
  • 乙狀結腸鏡檢查
  • 虛擬大腸鏡(CT colonography)
  • 直腸指檢或鋇劑灌腸檢查(較少用)

大腸癌治療選擇

治療方案需視乎癌症階段、位置、身體狀況而定。主要方法包括:

🔪 外科手術

移除腫瘤及部分腸段,有機會以微創進行,減少復原期。

💊 化學治療

於手術前後使用,有助縮細腫瘤或減低復發風險。

☢️ 放射治療

常用於直腸癌局部處理或配合手術。

🎯 標靶治療

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細胞,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少。

及早篩查,減低風險

大腸癌發展緩慢,透過定期大腸鏡檢查切除瘜肉,可有效預防癌變。若家族有腸癌病史或患有腸道慢性疾病人士,應更早開始檢查(如40歲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