痱滋成日生?拆解9大誘因+7個舒緩方法,了解何時要睇醫生

M

MySuperCheck

Share:

痱滋常見於壓力大、咬損口腔或缺乏營養。了解痱滋9大成因、舒緩方法、常用藥物及何時要睇醫生,助你減痛快好。


痱滋(又叫飛滋),係常見嘅口腔潰瘍問題,幾乎人人都試過。雖然唔係大病,但痱滋痛楚可以影響講嘢、食飯、甚至心情。今次文章會深入講解痱滋的常見成因、迷思、症狀、舒緩方法及何時要睇醫生,幫你紓緩痛楚、避免復發。

痱滋是咩?

痱滋其實係口瘡性潰瘍(Aphthous Ulcer)嘅俗稱,屬於一種非傳染性、但會反覆發作嘅口腔黏膜潰瘍,常見位置包括:內嘴唇、舌面、舌側、牙肉、喉嚨後壁等。

常見9大成因

  1. 口腔創傷:進食時咬損口腔、食薯片等硬物刮損黏膜。
  2. 免疫系統失調:例如患自身免疫病、身體抵抗力弱。
  3. 壓力大或睡眠不足:情緒或身體疲累時更易出現。
  4. 荷爾蒙變化:女性於經期或懷孕期較易生痱滋。
  5. 營養缺乏:例如缺乏維他命B群、C、鐵、鋅或葉酸。
  6. 吸入式類固醇藥物未漱口:哮喘患者應使用後立即漱口。
  7. 配戴假牙或矯齒器具:長期磨損口腔黏膜。
  8. 腸胃失調或消化問題:例如潰瘍性結腸炎。
  9. 家族遺傳:有研究指復發性痱滋有遺傳傾向。

痱滋症狀點樣?

  • 口腔出現淺層潰瘍,中央呈白或淡黃色,邊緣紅腫。
  • 形狀一般係圓形或橢圓形,直徑約2–5mm。
  • 可單發或多發,可能同一時間生多粒。
  • 常見於內唇、舌側、舌底、牙肉。
  • 進食、講嘢、刷牙時會感到刺痛。

迷思拆解:生痱滋=熱氣?飲涼茶會好?

坊間常話「熱氣」會生痱滋,但醫學上並無「熱氣」概念。不過,常食油炸、辛辣、硬物(例如薯片),的確容易刮損黏膜、誘發痱滋,所以間接有一定關係。而涼茶或許有助降火,但未必直接治療痱滋。

7個家居舒緩建議

  1. 用淡鹽水漱口(1茶匙鹽+1杯溫水),每日2次。
  2. 保持口腔衛生,用軟毛牙刷、避免刺激潰瘍。
  3. 避免進食粗硬、辛辣、太熱食物。
  4. 多補充維他命B群、C、鋅、鐵質、葉酸。
  5. 保持作息正常、減壓、充足睡眠。
  6. 可冰敷口腔或含冰粒以減輕刺痛。
  7. 可使用含止痛成份漱口水或痱滋藥膏,如醫生建議下使用。

何時應該睇醫生?

  • 痱滋超過兩星期都未好
  • 反覆出現、多發,影響日常飲食或講話
  • 潰瘍範圍大、出血、或合併發燒
  • 痱滋伴隨唇部水泡,可能係皰疹唇瘡
  • 擔心潰瘍係口腔癌前兆(尤其是單邊固定不癒的潰瘍)

常見治療方式

  • 非處方藥膏或凝膠:如含氫化可的松、苯佐卡因成分。
  • 漱口水:含止痛或抗菌成分。
  • 局部止痛噴劑或膏劑:如醫生處方。
  • 抗病毒藥物:若屬於皰疹病毒引起(非一般痱滋)。

小結

痱滋雖小,但唔可以忽視。若經常反覆,可能反映身體免疫、營養或壓力問題。保持良好口腔衛生、生活規律、均衡飲食係最重要的預防方法。如情況持續或惡化,應盡快諮詢牙醫或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