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腳|成因、症狀、治療方法與預防貼士
M
MySuperCheck
香港腳(足癬)係常見黴菌感染,症狀包括脫皮、水泡、痕癢、腳臭。了解香港腳成因、治療方法、預防貼士,防止復發與傳染。
足癬(俗稱香港腳)係一種由黴菌感染引起嘅皮膚病,常見於腳趾縫、腳掌、腳跟位置。病徵包括脫皮、痕癢、水泡、糜爛、腳臭等。如果處理不當,香港腳可以反覆發作,甚至傳染俾家人。要根治香港腳,除咗要用藥,仲要注意保持雙腳乾爽同埋衛生。
✅ 成因:點解會有香港腳?
香港腳主要係由皮癬菌或念珠菌等黴菌感染所致。呢啲黴菌最鍾意喺溫暖潮濕嘅環境繁殖,所以以下因素會增加患病風險:
- 腳汗多、長時間穿密封唔透氣嘅鞋襪
- 沖涼或游泳後無徹底抹乾腳部
- 長期喺潮濕地方工作,如廚房、冷氣工程
- 共用鞋襪、毛巾或拖鞋(容易交叉感染)
✅ 常見症狀
香港腳症狀會因感染菌種而異,常見有以下幾類:
- 脫皮型:腳趾縫或腳掌脫皮,有時會痕癢或輕微紅腫
- 水泡型:出現細小透明水泡,痕癢感強,容易破損感染
- 糜爛型:腳趾縫潮濕、皮膚變白軟化甚至發爛流液
- 角化型:腳底皮膚變厚、粗糙,冇乜痕癢但難處理
- 腳臭:由於黴菌代謝物與汗水混合,產生強烈異味
✅ 診斷方法
大多數香港腳只需醫生臨床觀察已可診斷。如果症狀不典型,醫生可能會刮取患處皮屑做化驗,例如:
- 氫氧化鉀(KOH)顯微鏡檢查
- 真菌培養以確認菌種
✅ 治療方法
治療香港腳主要靠抗真菌藥物,同時配合良好生活習慣:
🧴 外用抗真菌藥膏(常見成分):
- 克黴唑(Clotrimazole)
- 特比萘芬(Terbinafine)
- 酮康唑(Ketoconazole)
每日使用1至2次,建議繼續使用至症狀消失後再多搽一至兩星期,防止復發。
💊 口服抗真菌藥(嚴重或反覆個案):
- 灰黃黴素(Griseofulvin)
- 伊曲康唑(Itraconazole)
- 特比萘芬口服錠
需配合醫生處方及定期驗血監測肝功能。
✅ 預防與日常護理貼士
要有效預防香港腳,唔可以淨係靠藥膏,仲要注意以下日常習慣:
- 保持腳部乾爽:洗腳後用毛巾抹乾腳趾縫
- 每日更換襪子:尤其係腳汗多嘅人
- 選擇透氣鞋:避免穿膠鞋或太緊嘅鞋
- 唔共用拖鞋或毛巾:減少交叉感染風險
- 用止汗劑或爽身粉:幫助保持乾燥
- 定期用漂白水稀釋拖地:避免家居二次感染
- 鞋子交替穿著:唔好日日都著同一對鞋